超光速(第 2 部分,共 4 部分):科学家突破光速极限,揭开令人惊叹的太空拓扑结构!

简化弦理论

1994 年,Günter Nimtz 教授和他的同事 Horst Aichmann 在惠普公司进行了开创性的实验,该实验涉及以比光更快的速度传输信息。得益于一种称为量子隧穿的现象,他们成功地在很短的距离内以 4.7 倍于光速的速度传输信号。这一非凡成果引发了科学家的热烈讨论,但它仍然可以重现。

比光还快?

虽然听起来难以置信,但 1999 年,我在场见证了尼姆兹教授博士通过 Bose 双棱镜以 40 倍光速传输莫扎特第 4.7 交响曲的 AM 调制微波信号。

尼姆兹的量子隧穿实验,1999 年

正如一家科幻主题新闻网站的网站管理员所说,“未来博物馆”我一直在寻找有趣的话题。有一天,我偶然发现了一篇关于尼姆兹博士和超光速量子隧穿神秘过程的文章。我很好奇,于是联系了他,他慷慨地同意演示他的实验。

以下是我于 9 年 1999 月 XNUMX 日撰写的关于尼姆兹实验的原始文章的摘录,标题为 比光更快的信号传输:

“第一次见到尼姆兹教授时,我就被展示了他的新隧道实验。作为一名外行,我无法立即深入科学地解释他的实验,但我会尽职尽责地尝试理解我今天所看到的内容,并尝试分享我的见解和问题,并在它们被人知晓后提供数据。”

“我在这里首次向全世界展示尼姆兹教授的新实验装置的独家照片。”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测量了量子隧穿信号与穿过普通实验室空间的信号之间的差异。为了证明这一点,尼姆兹博士使用了示波器和检波二极管来精确测量隧穿时间。

莫扎特以 4.7 倍光速

为了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六年前我准备了一个短视频,其中包括最后存留下来的超光速莫扎特传输的录音。

技术问题

2023 年 XNUMX 月,我与量子隧穿实验的工程师、尼姆兹教授多篇相关论文的合著者霍斯特·艾希曼 (Horst Aichmann) 进行了通信。我询问了信号时序的调制和检测。他提供了以下信息:

“在进行时间测量时,我创建了一个配备专门滤波功能的脉冲调制器,可实现 13 MHz 的重复率和大约 500 皮秒的上升时间。得益于快速检波二极管和足够快速的示波器,AM 信号提供了易于检测和测量的轨迹。”

如果我们确实接受源自量子隧穿的超光速效应的存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种现象允许粒子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入严格局部的快子状态。

超光速隧穿已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成功进行了数百次,证明了其在日常技术中的适用性。例如,智能手机上的指纹读取器利用了量子隧穿。您可能没有想到,但它确实有效!

指纹读取器和量子隧穿

指纹读取器利用量子隧穿技术获取你的指纹
图片: http://pubs.sciepub.com/ijp/3/1/7/index.html

当用红色激光笔(工作频率为几百太赫兹)发生量子隧穿时,由于频率很高,瞬时速光场仅延伸几皮米。

在尼姆兹的实验中,他使用了 8.7 GHz 的频率,恰好与氦-3 发射的波长相匹配。这个特定的频率使他的衰减场可以在棱镜之间的几厘米范围内被探测到。(碰巧的是,大学实验室的微波发射器就是以这个频率工作的。)

有趣的是,使用的频率越低,从屏障延伸出的衰减场就越广泛。

复制 (这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主题 科学博览会项目!)

最近,这项开创性的实验被复制 彼得·埃尔森西蒙·特贝克他们在“青年研究”,这是 2019 年德国著名的学生物理竞赛。他们的工作为他们赢得了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一等奖以及德国贺利氏奖。

左:德国前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右:“Jugend Forscht”冠军彼得·埃尔森 (17)

参考文献:
超光速隧道:“Jugend forscht”获奖者。
“Jugend forscht”获奖者会见德国总理


什么是膜? (拓扑学和弦理论简介)

任何物体都不可能比光移动得更快,但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例外:衰减波。人们尝试了各种解释来解释这一现象。

维度图示,从零维到四维
NerdBoy1392,CC BY-SA 3.0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我的解释很简单:光子是拓扑、几何、维度、信息、能量或任何东西的最小单位。从拓扑学上讲,光子是空间中的零维点;它是零 (0) 维的量子。

在量子隧穿的迷人芭蕾中,这个光子,这个纯势能,穿越了一道屏障。在此过程中,它发生了变化;当一个点从一个地方过渡到另一个地方时,它就变成了一条线——一根弦。正是这根弦,这根纤细的细丝,在弦理论的宏大叙事中找到了它的位置。突然间,我们从零维的虚无缥缈的境界超越到了一维物体的有形现实。

在理论物理词典中,我们也可能将这种一维弦称为“膜”,存在于没有时间的密闭一维空间中。

什么是膜?

在弦论和量子理论领域, 1-膜 是穿越时空的一维“物体或波”,不是通过经典定律,而是受 量子物理学当我们考虑一维空间时,我们忽略了第四维,也就是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光子或弦可以超光速移动。这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它反映了我们的现实。

衰减波是由光子重新进入四维非量子领域产生的,它使我们能够看到光子穿越屏障时超光速的运动。

这是太空,吉姆,但不是我们所知道的太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利用数学家赫尔曼·闵可夫斯基的几何学解释了他的狭义相对论,闵可夫斯基将空间和时间统一为四维时空连续体。

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运用了黎曼几何(包含弯曲空间概念的一个分支)来描述质量和能量如何扭曲时空。

这个 ”拓扑“曲面空间模型”自古以来就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魅力。

人类在黎曼球面上冥想

球体存在于三维和四维空间中。在零维和一维空间中,球体(和时间)不存在,因为这些维度缺乏定义“表面”或“体积”的必要结构,更不用说“时间”了。

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是否到了超越黎曼球面的程度?

点击此处查看“超光速”,第 3 部分:
解锁思维:人类的脑电波是否超越了光速?


“超光速”系列:
1. 发现超光速脑波:图文并茂的旅程
2. 科学家突破光速极限,揭开令人惊叹的太空拓扑结构!
3. 解锁思维:人类的脑电波是否超越了光速?
4. 揭开超光速意识的神秘面纱